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 
  
(2018年3月25日) 
  
2017年,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全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,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,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,統籌推進“五位一體”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“四個全面”戰略布局,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統籌推進穩增長、促改革、調結構、惠民生、防風險各項工作,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。 
  
一、綜合 
  
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為2528.6萬人,比上年增加8.5萬人。其中,城鎮人口為1568.2萬人,鄉村人口為960.4萬人;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2.0%,比上年提高0.8個百分點。男性人口為1305.2萬人,女性人口為1223.4萬人。全年出生人口為23.9萬人,出生率為9.47‰;死亡人口為14.5萬人,死亡率為5.74‰;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.73‰。 
  
表1年末人口數及其構成 
  
指標 
  
年末數(萬人) 
  
比重(%) 
  
全區總人口 
  
2528.6 
  
100.0 
  
其中:城鎮 
  
1568.2 
  
62.0 
  
鄉村 
  
960.4 
  
38.0 
  
其中:男性 
  
1305.2 
  
51.6 
  
女性 
  
1223.4 
  
48.4 
  
其中:0-14歲 
  
341.1 
  
13.5 
  
15-64歲 
  
1936.4 
  
76.6 
  
其中:65周歲及以上 
  
251.1 
  
9.9 
  
初步核算,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03.2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比上年增長4.0%。其中,第一產業增加值1647.2億元,增長3.7%;第二產業增加值6408.6億元,增長1.5%;第三產業增加值8047.4億元,增長6.1%;三次產業比例為10.2:39.8:50.0。第一、二、三產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.3%、14.8%和74.9%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63786元,比上年增長3.6%。 
  
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.7%。分城鄉看,城市上漲1.7%,農村牧區上漲1.6%。分八大類消費類別看,呈現“七升一降”。衣著上漲1.3%,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.7%,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1.0%,醫療保健上漲10.0%,居住價格上漲1.7%,交通和通信上漲1.4%,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1.2%;食品煙酒價格下降0.2%。從工業生產者角度看,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分別上漲6.3%和10.6%。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3.4%,農產品生產價格下降4.4%。 
  
表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表 
  
類別 
  
2017年 
  
居民消費價格指數(上年=100) 
  
101.7 
  
城市 
  
101.7 
  
農村牧區 
  
101.6 
  
食品煙酒 
  
99.8 
  
#糧食 
  
101.3 
  
畜肉 
  
96.1 
  
蛋 
  
95.2 
  
水產品 
  
105.9 
  
鮮菜 
  
93.1 
  
鮮果 
  
105.5 
  
衣著 
  
101.3 
  
居住 
  
101.7 
  
生活用品及服務 
  
100.7 
  
交通和通信 
  
101.4 
  
教育文化和娛樂 
  
101.0 
  
醫療保健 
  
110.0 
  
其他用品和服務 
  
101.2 
  
年末全區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283.9萬人。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.63%。全年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人數為5.7萬人。 
  
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03.4億元,比上年下降14.4%,如果剔除2016年虛增因素,比上年增長14.6%;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23.1億元,比上年增長0.2%。分旗縣看,全區103個旗縣市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超過億元,其中,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60億元的旗縣2個,超20億元的旗縣7個,超10億元的旗縣30個。全區財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達3158.1億元,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9.8%;財政扶貧支出121億元,增長1.1倍。 
  
二、農牧業 
  
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98.3萬公頃,比上年增長0.8%。其中,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75.8萬公頃,下降0.5%;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22.5萬公頃,增長4.1%。糧食總產量達2768.4萬噸,比上年下降0.4%;油料產量222.7萬噸,增長1.2%;甜菜產量363.0萬噸,增長36.4%;蔬菜產量1364.6萬噸,下降9.2%;水果(含果用瓜)產量340.8萬噸,增長7.7%。 
  
全區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頭數達12614.8萬頭(只),比上年下降7.2%;牲畜總增頭數7148.6萬頭(只),總增率達52.6%。牧業年度良種及改良種牲畜總頭數11392.9萬頭(只),良種及改良種牲畜比重90.3%。全年肉類總產量267.6萬噸,比上年增長3.4%。其中,豬肉產量達到73.5萬噸,增長2.0%;牛肉產量達到59.5萬噸,增長7.0%;羊肉產量達到104.1萬噸,增長5.2%。牛奶產量693.0萬噸,下降5.6%;禽蛋產量53.2萬噸,下降8.3%。 
  
表3主要農畜產品產量和牲畜存欄數 
  
2017年 
  
比上年增長(%) 
  
糧食(萬噸) 
  
2768.4 
  
-0.4 
  
小麥(萬噸) 
  
170.3 
  
0.2 
  
玉米(萬噸) 
  
2085.0 
  
-2.6 
  
稻谷(萬噸) 
  
77.1 
  
22.1 
  
大豆(萬噸) 
  
108.4 
  
7.9 
  
薯類(萬噸) 
  
163.8 
  
-2.5 
  
油料(萬噸) 
  
222.7 
  
1.2 
  
甜菜(萬噸) 
  
363.0 
  
36.4 
  
水果(含果用瓜)(萬噸) 
  
340.8 
  
7.7 
  
蔬菜(萬噸) 
  
1364.6 
  
-9.2 
  
牛奶(萬噸) 
  
693.0 
  
-5.6 
  
綿羊毛(萬噸) 
  
12.7 
  
-4.7 
  
山羊絨(噸) 
  
0.8 
  
-5.6 
  
水產品(萬噸) 
  
15.6 
  
-1.3 
  
肉類總產量(萬噸) 
  
267.6 
  
3.4 
  
豬肉 
  
73.5 
  
2.0 
  
牛肉 
  
59.5 
  
7.0 
  
羊肉 
  
104.1 
  
5.2 
  
牧業年度牲畜存欄(萬頭、只) 
  
12614.8 
  
-7.2 
  
大牲畜(除牛外)(萬頭) 
  
235.2 
  
-1.1 
  
羊(萬只) 
  
9873.5 
  
-8.0 
  
豬(萬頭) 
  
1387.6 
  
-6.1 
  
牛(萬頭) 
  
1118.4 
  
-2.8 
  
年末全區農牧業機械總動力3484萬千瓦,比上年同口徑增長4.6%;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3.5%。 
  
三、工業和建筑業 
  
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5109.0億元,比上年增長3.6%。其中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3.1%。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,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5.3%,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2.8%,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5.8%。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,輕工業增加值下降9.7%;重工業增加值增長5.4%。 
  
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看,全區原煤產量達90597.3萬噸,比上年增長7.1%;焦炭產量3046.4萬噸,增長8.2%;天然氣產量299.5億立方米,增長0.1%;發電量達到4435.9億千瓦小時,增長12.3%,其中,風力發電量551.4億千瓦小時,增長18.8%;鋼材產量2002.7萬噸,增長18.0%;鋁材產量214.6萬噸,下降9.1%。 
  
表4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增速 
  
2017年 
  
同比增長(%) 
  
原煤(萬噸) 
  
90597.3 
  
7.1 
  
焦炭(萬噸) 
  
3046.4 
  
8.2 
  
天然氣(億立方米) 
  
299.5 
  
0.1 
  
原油(萬噸) 
  
124.8 
  
-28.5 
  
發電量(億千瓦小時) 
  
4435.9 
  
12.3 
  
粗鋼(萬噸) 
  
1983.5 
  
19.5 
  
鋼材(萬噸) 
  
2002.7 
  
18.0 
  
電解鋁(萬噸) 
  
265.8 
  
7.0 
  
平板玻璃(萬重量箱) 
  
988.4 
  
-1.3 
  
化肥(萬噸) 
  
438.3 
  
64.0 
  
精甲醇(萬噸) 
  
820.2 
  
8.7 
  
水泥(萬噸) 
  
3045.3 
  
-25.7 
  
乳制品(萬噸) 
  
263.4 
  
1.9 
  
鋁材(萬噸) 
  
214.6 
  
-9.1 
  
彩色電視機(萬部) 
  
137.4 
  
25.4 
  
基本型乘用車(轎車)(輛) 
  
78946 
  
-15.5 
  
十種有色金屬(萬噸) 
  
355.0 
  
6.8 
  
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13.7%;實現利潤增長1.2倍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8.2%,產成品庫存額增長8.8%。 
  
全年建筑業增加值1300.7億元,比上年下降5.9%。全區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的建筑施工企業1010家,比上年增加19家;施工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5453.9萬平方米,下降13.3%;竣工房屋面積2031.5萬平方米,下降20.0%;房屋建筑竣工率37.2%。全年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實現利潤56.6億元,比上年增長13.2%。 
  
四、固定資產投資 
  
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4404.6億元,比上年下降6.9%。其中,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219.3億元,下降7.0%。從投資主體看,國有經濟單位投資6647.5億元,集體單位投資92.6億元,個體投資225.5億元,其他經濟類型單位投資7439.0億元。從三次產業投資看,第一產業投資891.1億元,增長15.0%;第二產業投資5617.6億元,下降13.4%;第三產業投資7895.9億元,增長11.6%。按項目隸屬關系分,地方項目完成投資13746.6億元,中央項目完成投資657.9億元。 
  
表5分行業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及增速 
  
單位:億元 
  
2017年 
  
同比增長(%) 
  
農林牧漁業 
  
1074.0 
  
15.3 
  
采礦業 
  
988.4 
  
3.0 
  
制造業 
  
3234.7 
  
-9.2 
  
電力、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
  
1409.7 
  
-25.9 
  
建筑業 
  
20.6 
  
-86.4 
  
批發和零售業 
  
372.0 
  
-3.5 
  
交通運輸、倉儲及郵政業 
  
1478.0 
  
-16.1 
  
住宿和餐飲業 
  
97.7 
  
45.3 
  
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
  
189.8 
  
50.7 
  
水利、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 
  
2818.1 
  
6.5 
  
教育 
  
163.1 
  
9.4 
  
衛生和社會工作 
  
154.1 
  
20.8 
  
文化、體育和娛樂業 
  
231.2 
  
9.8 
  
公共管理、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
  
213.6 
  
-27.5 
  
新開工項目17404個,下降11.5%;在建項目投資總規模39027.9億元,增長5.6%。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額889.7億元。商品房待售面積1265.6億元,下降8.6%。 
  
五、國內貿易 
  
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60.2億元,比上年增長6.9%。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,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454.6億元,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0.1%,增長6.6%;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05.6億元,增長9.5%。 
  
表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表 
  
2017年 
  
比上年增長(%) 
  
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(億元) 
  
7160.2 
  
6.9 
  
城鎮 
  
6454.6 
  
6.6 
  
其中:城區 
  
5087.9 
  
6.3 
  
鄉村 
  
705.6 
  
9.5 
  
六、對外經濟 
  
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942.4億元(人民幣,下同),比上年增長22.8%。其中,出口總額334.8億元,增長15.8%;進口總額607.7億元,增長27.0%。從主要貿易方式看,一般貿易進出口額達535.3億元,占進出口總額的56.8%;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額達302.9億元;加工貿易進出口額達22.7億元。 
  
表7海關進出口分項表 
  
單位 
  
2017年 
  
比上年增長(%) 
  
海關進出口總額 
  
億元 
  
942.4 
  
22.8 
  
出口總額 
  
億元 
  
334.8 
  
15.8 
  
一般貿易 
  
億元 
  
281.7 
  
29.2 
  
邊境小額貿易 
  
億元 
  
31.3 
  
19.3 
  
加工貿易 
  
億元 
  
11.9 
  
-42.7 
  
進口總額 
  
億元 
  
607.7 
  
27.0 
  
一般貿易 
  
億元 
  
253.6 
  
20.8 
  
邊境小額貿易 
  
億元 
  
271.6 
  
49.2 
  
加工貿易 
  
億元 
  
10.8 
  
-4.6 
  
全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31.5億美元。年內全區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外商投資企業3453家,比上年增加91家。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0家。 
  
七、交通、郵電和旅游業 
  
全年完成貨物運輸總量22.7億噸,比上年增長13.5%。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5206.5億噸公里,增長16.9%。 
  
表8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、周轉量及增速 
  
單位 
  
2017年 
  
比上年增長(%) 
  
貨物運輸總量 
  
億噸 
  
22.7 
  
13.5 
  
鐵路 
  
億噸 
  
8.0 
  
14.5 
  
公路 
  
億噸 
  
14.7 
  
12.9 
  
民航 
  
萬噸 
  
2.9 
  
2.9 
  
貨物運輸周轉量 
  
億噸公里 
  
5206.5 
  
16.9 
  
鐵路 
  
億噸公里 
  
2442.0 
  
20.3 
  
公路 
  
億噸公里 
  
2764.5 
  
14.1 
  
全年完成旅客運輸總量16061.3萬人,比上年下降3.8%。完成旅客運輸周轉量362.8億人公里,下降3.3%。 
  
表9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運輸量、周轉量及增速 
  
單位 
  
2017年 
  
比上年增長(%) 
  
旅客運輸總量 
  
萬人 
  
16061.3 
  
-3.8 
  
鐵路 
  
萬人 
  
5452.2 
  
1.1 
  
公路 
  
萬人 
  
9421.0 
  
-8.9 
  
民航 
  
萬人 
  
1188.1 
  
24.2 
  
旅客運輸周轉量 
  
億人公里 
  
362.8 
  
-3.3 
  
鐵路 
  
億人公里 
  
220.1 
  
-1.1 
  
公路 
  
億人公里 
  
142.7 
  
-6.6 
  
年末全區民用汽車保有量498.0萬輛,比上年增長13.3%;其中,本年新注冊汽車53.7萬輛。年末私人轎車保有量277.0萬輛,增長10.3%;其中,本年新注冊轎車27.6萬輛,增長5.3%。 
  
全年郵電業務總量516.9億元,比上年增長86.7%。其中,電信業務總量(按2015年不變價計算)482.6億元,增長98.0%;郵政業務總量(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)34.3億元,增長25.9%。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232.3萬戶,下降13.3%;移動電話用戶2841.2萬戶,增長15.0%。全區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113.2戶/百人。年末互聯網用戶2854.3萬戶,增長15.9%。其中,移動互聯網用戶2360.3萬戶,增長15.4%;互聯網寬帶用戶494萬戶,增長18.4%。 
  
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3440.1億元,比上年增長26.7%。接待入境旅游人數184.8萬人次,增長3.9%;旅游外匯收入12.5億美元,增長9.4%。國內旅游人數11461.2萬人次,增長19.1%;國內旅游收入3358.6億元,增長27.4%。 
  
八、金融 
  
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2952.8億元,比年初增加1787.2億元,比上年增長8.4%。其中,住戶存款余額10730.0億元,比年初增加769.1億元,增長7.7%;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6748.1億元,比年初增加793.9億元,增長13.2%;廣義政府存款余額4286.5億元,比年初減少33.6億元,下降0.7%。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21456.0億元,比年初增加2095.0億元,增長10.8%。其中,住戶貸款余額5220.1億元,比年初增加601.2億元,增長13.0%;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16234.8億元,比年初增加1495.1億元,增長10.1%。 
  
年末全區保險機構共有2826家,比上年增加97家。全年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69.9億元,增長17.1%。全年保險業累計賠付支出186.5億元,增長35.4%。全年全區人壽保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06.0億元,累計賠付49.4億元。農業保險穩步推進,全年全區農業保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2.5億元,累計賠付支出43.3億元,支農惠農力度進一步得到加強。 
  
九、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
  
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12元,比上年增長8.6%,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6.8%。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946元,增長4.8%。 
  
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70元,比上年增長8.2%,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6.4%。從主要收入構成看,工資性收入21707元,增長6.6%;經營凈收入6349元,增長16.2%;財產凈收入1824元,增長5.3%;轉移凈收入5789元,增長6.8%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3638元,增長3.9%。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4元,比上年增長8.4%,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6.7%。從主要收入構成看,工資性收入2649元,增長8.2%;經營凈收入6385元,增長2.7%;財產凈收入515元,增長13.8%;轉移凈收入3036元,增長21.8%。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184元,增長6.3%。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27.4%,農村牧區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27.8%,分別比上年下降0.9個和1.5個百分點。 
  
年末全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694.3萬人,比上年增長6.0%;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743.4萬人,增長1.0%。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247.1萬人,增長2.5%;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5.3萬人,下降18.3%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226.6萬人,下降4.2%。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161.5萬人,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人數495.1萬人,增長1.4%。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100%。 
  
十、教育、科學技術和文化體育 
  
年末全區共有普通高等學校53所;全年招收學生13.6萬人,增長2.0%;在校學生44.8萬人,增長2.6%,其中,少數民族在校學生11.7萬人,少數民族在校學生中有蒙古族學生10.1萬人;畢業學生11.8萬人,增長5.7%。年末全區有研究生培養單位10個,招收研究生7176人,增長11.7%;在校研究生2.0萬人,增長6.6%,其中,少數民族在校研究生5580人,少數民族在校研究生中有蒙古族研究生4907人。年末有普通高中293所,全年招收學生14.4萬人,下降2.3%;在校學生43.6萬人,下降2.9%,其中,少數民族學生13.2萬人,少數民族在校學生中有蒙古族學生11.9萬人;畢業學生15.3萬人。年末有初中683所,全年招收學生22.5萬人,增長13.9%;在校學生61.9萬人,增長1.0%,其中,少數民族學生17.8萬人,少數民族在校學生中有蒙古族學生15.8萬人;畢業學生21.5萬人。年末有小學1658所,招收學生21.6萬人,下降5.1%;在校學生132.5萬人,下降1.0%;畢業學生22.6萬人,增長13.8%。全區幼兒園在園幼兒人數64萬人,增長5.4%。全區初中階段毛入學率98.88%,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%。 
  
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33項,其中,基礎理論成果110項,應用技術成果421項,軟科學成果2項。獲得國家級獎勵的科技成果1項。全年專利申請11701件,授權專利6271件。年內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數3766個。合同成交金額162.8億元,增長12.9%。其中,區內成交技術金額14.3億元,向區外輸出技術成交金額5.3億元,吸納區外技術成果金額143.2億元。 
  
全區共有49個有產品質量檢驗證書的機構,其中,國家檢測中心6個。 
  
年末全區有藝術表演團體98個,其中,烏蘭牧騎71個;藝術表演場所21個。現擁有文化館120座,公共圖書館117座,博物館93座,檔案館139座,已開放各類檔案343.3萬卷。年末全區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.24%,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.22%。年末全區有線廣播電視用戶385.6萬戶。自治區和盟市兩級出版報紙27974萬份,出版各類期刊1382萬冊,出版圖書5966萬冊。全年生產故事影片7部,蒙語譯制片100部。 
  
年內全區體育健兒在國內外重大競賽中獲獎牌222枚。其中,國外獲獎牌35枚,國內獲獎牌187枚。 
  
十一、衛生和社會服務 
  
年末全區共有衛生機構24217個,其中,醫院775個,農村牧區衛生院1314個,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19個,婦幼衛生機構113個,專科疾病防治院(所)51個。年末全區醫療衛生單位擁有病床15.0萬張,增長8.0%,其中,醫院擁有病床11.9萬張,鄉鎮衛生院擁有病床2.2萬張,婦幼衛生機構擁有病床0.4萬張。全區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8.0萬人,增長5.8%,其中,執業醫師、助理醫師7.0萬人,注冊護士7.2萬人。農村牧區擁有村衛生室1.4萬個,擁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.8萬人。 
  
年末全區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4469個,比上年增長7.5%。其中,社區服務中心984個。全區各類社會福利院床位1.7萬張,各類福利院收養人數0.8萬人。全年共有162.9萬人得到國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濟。全年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7.6億元,銷售社會福利彩票62.7億元,分別增長8.6%和8.1%。接受社會捐贈93.5萬元。 
  
十二、資源、環境 
  
初步統計,全年完成營造林面積99.9萬公頃。其中,人工造林34.2萬公頃,飛播造林6.8萬公頃,封山育林13.8萬公頃,完成中、幼林撫育(作業)面積3.1萬公頃。完成退耕還林和荒山荒地造林面積3.2萬公頃,完成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造林面積5.9萬公頃,完成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造林面積8.6萬公頃,完成“三北”防護林五期工程造林面積12.6萬公頃。年末全區森林面積2487.9萬公頃,森林覆蓋率達21.03%。 
  
全區確定的自然保護區182個。其中,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9個,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60個。自然保護區面積1267.7萬公頃。其中,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426.2萬公頃。優于城市居住區聲環境質量標準的城市比例為16.7%。 
  
初步核算,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.6%,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(1)增長2.5%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(2)增長5.7%,其中,七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增長6.2%。主要耗能工業企業(3)噸原煤生產綜合能耗下降8.3%,單位電石生產綜合能耗下降2.2%,噸水泥綜合能耗增長3.1%,噸鋼綜合能耗增長1.4%。 
  
注釋: 
  
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。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。 
  
(1)規模以上工業口徑,按當量值計算。 
  
(2)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口徑,按當量值計算。 
  
(3)主要耗能工業企業是指年綜合能源消費量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。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