菏澤市統計局 
  
(2018年3月) 
  
2017年,全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扎實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,全市經濟社會繼續保持穩中有進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,生態環境持續優化,民生保障不斷提高,社會事業穩步發展。 
  
一、綜合 
  
經濟發展穩中有進。初步核算,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(GDP)2820.18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比上年增長8.5%。第一產業增加值282.08億元,增長3.1%;第二產業增加值1458.34億元,增長8.4%;第三產業增加值1079.76億元,增長10.1%。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0.9:51.7:37.4調整為10.0:51.7:38.3,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0.9個百分點,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與去年同期持平,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0.9個百分點,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。 
  
價格水平總體平穩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.1%,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.9%;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5.4%,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9.5%。 
  
表1:居民消費價格分類指數 
  
指標名稱 
  
指標值(上年為100) 
  
食品煙酒 
  
98.2 
  
衣著 
  
102.2 
  
居住 
  
101.2 
  
生活用品及服務 
  
101.3 
  
交通和通訊 
  
101.4 
  
教育文化和娛樂 
  
103.0 
  
醫療保健 
  
105.9 
  
其他用品及服務 
  
100.7 
  
二、農業 
  
農業生產穩定發展。全市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,進一步加大“三農”工作力度,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平穩發展。糧食生產喜獲“十四連增”。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740.29萬畝,比上年減少6.37萬畝,減少0.4%;糧食平均畝產889斤,比上年增加11斤,增長1.3%;糧食總產達到773.35萬噸,比上年增加6.84萬噸,增長0.9%,總產創歷史最好水平。 
  
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。全市完成農業增加值203.29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比上年增長3.4%;林業增加值8.19億元,可比增長0.7%;牧業增加值59.67億元,可比增長3.0%;漁業增加值10.94億元,可比增長0.6%。 
  
表2:主要農產品產量 
  
農產品名稱 
  
總產量(萬噸) 
  
比上年±% 
  
糧食 
  
773.35 
  
0.9 
  
其中:夏糧 
  
417.85 
  
0.8 
  
秋糧 
  
355.50 
  
1.0 
  
棉花 
  
12.59 
  
-4.3 
  
油料 
  
22.97 
  
-0.9 
  
蔬菜、瓜類 
  
1037.89 
  
2.4 
  
水果 
  
49.44 
  
-6.5 
  
林業生產穩步發展,造林質量不斷提高。全市造林面積16.01萬畝,年末實有農田林網面積980萬畝,年末活立木蓄積量2028萬立方米。 
  
畜牧業生產結構性調整。生豬及家禽規模化、集約化程度進一步提高,肉、蛋、奶產量全面增長。 
  
表3:主要畜產品產量和牲畜存欄情況 
  
畜產品或牲畜名稱 
  
單位 
  
總產量 
  
比上年±% 
  
肉類總產量 
  
萬噸 
  
74.76 
  
3.6 
  
其中:豬肉 
  
萬噸 
  
46.41 
  
4.5 
  
羊肉 
  
萬噸 
  
7.80 
  
-3.8 
  
禽蛋總產 
  
萬噸 
  
49.74 
  
4.5 
  
奶類產量 
  
萬噸 
  
8.51 
  
2.8 
  
牛年末存欄 
  
萬頭 
  
34.44 
  
-8.9 
  
豬年末存欄 
  
萬頭 
  
406.59 
  
1.0 
  
羊年末存欄 
  
萬只 
  
574.22 
  
-4.7 
  
漁業生產規模壯大。全市水產養殖面積36.47萬畝,水產品總產量13.17萬噸。 
  
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,機械化程度得到提高。年末全市農用機械總動力達到899.12萬千瓦,增長5.6%,其中:農產品初加工機械總動力80.07萬千瓦,排灌機械總動力197.62萬千瓦。擁有農用拖拉機8.35萬臺。機耕面積1177.02萬畝,機電灌溉面積1205.64萬畝。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7.1%,同比提高0.6個百分點。 
  
三、工業 
  
工業生產保持平穩較快增長。全市工業完成增加值1281.26億元,可比增長9.6%,比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1.1個百分點。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596家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.45%;全年各月份累計增速均穩定在10.7%左右,保持了穩定增長勢頭。分行業看,我市納入統計的34個行業中,有29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,增長面達85.3%。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、醫藥制造業、石油加工業和農副食品加工業分別增長24.8%、23.4%、17.5%和10.1%。全市工業用電量125.42億千瓦時,增長3.4%。 
  
工業經濟效益總體較好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224.30億元,比上年增長11.8%;實現利稅967.52億元,增長12.1%;實現利潤627.25億元,增長14.2%。總資產貢獻率為28.50%,同比增長0.82個百分點;資產負債率45.83%,同比下降0.87個百分點;流動資產周轉率5.6次,同比增長0.45次;產品銷售率98.5%,同比上升0.1個百分點。 
  
表4: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
  
工業品名稱 
  
單位 
  
產品產量 
  
比上年±% 
  
小麥粉 
  
噸 
  
4016068 
  
0.7 
  
飼料 
  
噸 
  
2040200 
  
-5.7 
  
精制食用植物油 
  
噸 
  
242097 
  
0.8 
  
鮮、冷藏肉 
  
噸 
  
128392 
  
9.3 
  
飲料酒 
  
千升 
  
274212 
  
-10.1 
  
紗 
  
噸 
  
1732495 
  
9.4 
  
布 
  
萬米 
  
39306.40 
  
12.9 
  
服裝 
  
萬件 
  
9466.10 
  
-1.3 
  
鞋 
  
萬雙 
  
754.00 
  
34.5 
  
人造板 
  
立方米 
  
9412379 
  
4.1 
  
家具 
  
件 
  
3740158 
  
5.9 
  
機制紙及紙板 
  
噸 
  
182278 
  
-17.3 
  
化學農藥原藥 
  
噸 
  
2623 
  
-42.2 
  
化學纖維 
  
噸 
  
47031 
  
-35.6 
  
化學藥品原藥 
  
噸 
  
32171 
  
9.9 
  
橡膠輪胎外胎 
  
條 
  
7765745 
  
-5.3 
  
塑料制品 
  
噸 
  
171067 
  
25.9 
  
水泥 
  
噸 
  
9511282 
  
-1.1 
  
滾動軸承 
  
萬套 
  
791.00 
  
-1.9 
  
變壓器 
  
千伏安 
  
36805426 
  
4.3 
  
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。全市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844.92億元,比上年增長18.6%。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3.74%,比上年提高1.05個百分點。 
  
四、固定資產投資 
  
固定資產投資保持穩步增長。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323.56億元,比上年增長9.5%。其中,第一產業投資18.39億元,增長185.7%;第二產業投資722.88億元,增長9.1%,其中工業投資721.38億元,增長9.8%;第三產業投資582.29億元,增長7.9%。基礎設施投資159.40億元,增長32%。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82.50億元,增長9.1%,占全部投資的89.3%,民間投資成為我市投資的主要力量。 
  
房地產投資保持增長勢頭。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95.96億元,比上年增長4.7%。從房屋建設用途看,住宅投資完成253.41億元,增長6.3%,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85.6%;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完成33.56億元,下降17.8%,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11.3%。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積3679.1萬平方米,比上年增長13.2%;房屋竣工面積736.35萬平方米,增長49.3%。 
  
五、內外貿易 
  
消費市場繁榮穩定。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50.45億元,比上年增長9.8%。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,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57.62億元,增長9.8%;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92.83億元,增長10.0%。按消費形態分,商品零售額1485.01億元,增長9.6%;餐飲收入165.44億元,增長12.1%。隨著我市商貿物流基地建設的推進,全市商品交易市場類別不斷增多,個數不斷增加,成交額不斷擴大。年末全市共有億元商品交易市場55家,全年市場成交額201.5億元,商品交易市場逐步走上規模化和專業化的良性發展軌道,充分發揮了集聚效應,有力推動了全市商品流通的發展。 
  
外貿出口健康發展。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399.65億元,比上年增長12.9%。其中,出口總額160.59億元,下降2.2%;進口總額239.05億元,增長25.9%。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迅猛,實現交易額3.8億美元,增長15%。全年新簽利用外資項目15個,合同外資金額12.87億元,實際利用外資7.27億元。。 
  
六、交通運輸、郵電、旅游 
  
公路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。年末我市境內公路通車里程(含農村公路)已達24279公里,其中:國道909.4公里,省道750.7公里,農村公路22618.9公里,全年新改建農村公路1506.5公里。年末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317.4公里。 
  
郵政電訊通信業發展迅速。年末全市完成郵政業務總量9.61億元,比上年增長24.1%;完成電信業務總量60.51億元,同口徑增長36.6%。全市擁有固定交換機容量1101萬門,固定電話21萬戶,移動電話755萬戶,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58萬戶。網絡服務不斷拓展,通訊能力進一步增強。 
  
旅游業蓬勃發展。全市接待游客1957.29萬人次,比上年增長12.4%,實現旅游消費總額155.84億元,增長15.1%。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.63萬人次,增長7.7%,入境游客消費額369.89萬美元,增長2%。 
  
七、財政、金融 
  
財政實力不斷增強,重點支出得到保障。全市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6.55億元,比上年增長6.1%。其中,稅收收入143.28億元,增長10.2%,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比重為76.8%,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為6.6%。重點支出得到保障。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09.56億元,比上年增長18.9%,其中教育支出100.60億元、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9.11億元、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66.27億元、農林水支出68.43億元、住房保障支出41.10億元,分別增長8.9%、20.8%、1.4%、30.1%、198.6%。 
  
金融運行平穩。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494.80億元,比年初增加470.09億元,同比增長15.5%;其中住戶存款2552.24億元,比年初增加335.54億元。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010.62億元,比年初增加205.56億元,同比增長11.4%;其中住戶貸款803.63億元,比年初增加134.98億元;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203.10億元,比年初增加67.64億元。 
  
保險事業健康發展。截止年末共有46家保險公司在我市開展業務。全市保險業保費收入121.78億元,比上年增長22.5%。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8.77億元,增長26.1%;人身險保費收入93.01億元,增長21.4%。全市保險業賠款支出31.97億元,增長14.9%。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14.39億元,增長25.6%;人身險賠款支出17.58億元,增長7.5%。保險業務的不斷拓展,為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效保障。 
  
八、科技、教育、文化 
  
科研能力不斷增強。全市共組織科技計劃104項,其中省級以上77項;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48項,其中1項獲省獎勵。隨著高新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,科技進步為地方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推動力日益顯現。 
  
教育事業健康發展。全市共有高等院校4所,在校生48666人;中等職業學校36所,在校生62126人;普通高級中學51所,在校生16.15萬人;普通初級中學329所,在校生35.11萬人;小學1358所,在校生100.60萬人。小學畢業升學率97.57%,學齡兒童入學率100%。 
  
文化藝術及廣播電視事業進一步繁榮。年末全市擁有博物館16處,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0個,藝術館1處,文化館9處。公共圖書館10處,藏書總量345萬冊,其中電子圖書191萬冊。藝術表演團體12個,鄉鎮文化站168處。全市擁有無線廣播電臺10座,電視臺10座,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10座,調頻發射和轉播臺10座,有線數字電視用戶60.85萬戶,廣播、電視覆蓋率均達到99%和99%。 
  
九、知識產權 
  
知識產權實現提量增質。全市共受理各項國內專利申請6525件,比上年增長37.2%,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356件,增長5.6%;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1件;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223件,下降18.6%;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1.26件,比上年增加0.25件;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的專利權質押合同登記件數為5件,質押金額為0.72億元;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6件,其中司法認定4件,行政認定12件;著作權作品登記197件;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5個。 
  
十、衛生、體育 
  
衛生事業得到加強,醫療條件不斷改善。年末全市擁有各類衛生機構5393個,其中醫院、衛生院412所,醫院、衛生院病床48537張。擁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53880人,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21360人,注冊護士21325人。全市萬人擁有病床55.56張,比去年增加8.48張,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61.7人,比去年增加3.2人。醫療條件和防病治病水平得到明顯提高。 
  
體育事業穩步發展。全市擁有體校10所,其中業余體校9所,各類體校在校生381人。在省級以上重大比賽中共獲金牌115枚、銀牌105枚、銅牌180枚。 
  
十一、人口、居民生活 
  
人口穩定增長。年末全市共有常住人口873.6萬人,比上年增長1.3%;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6.5萬人,比上年增加0.3萬人,出生人口中,二孩占比為62.9%,比上年提高6.29個百分點;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9.05%,比上年提高1.69個百分點。 
  
城鄉居民收入明顯增加,生活水平不斷改善。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22元,比上年增長10%。其中: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16元,增長9.0%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3元,增長9.8%。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979元,比上年增長12.0%。其中: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262元,增長10.9%;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375元,增長12.4%。城鄉居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。 
  
十二、社會保障 
  
社會福利事業健康發展,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。全市共有社會福利事業單位188處,共有床位數39217張;救濟災民22.78萬人,享受城市低保3.04萬人,農村低保18.72萬人。 
  
就業與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。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7.35萬人,城鎮登記失業率3.05%。全市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0.5萬人,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4.2萬人,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27.9萬人;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實繳金額32.0億元,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實繳金額39.1億元;退離休人員領取養老金人數12.4萬人。企業退休人員退休金2533元/月,失業保險金900元/月。 
  
十三、環境保護、安全生產 
  
環境保護能力增強。環境空氣細顆粒物(PM2.5)年均濃度為71μg/m3,同比改善13.4%;可吸入顆粒物(PM10)年均濃度為128μg/m3,同比改善10.5%;二氧化硫(SO2)年均濃度為22μg/m3,同比改善37.1%。全年“藍天白云、繁星閃爍”天數達到254天,同比增加30天。 
  
安全生產監督效果明顯。全年全市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48起,死亡52人,其中較大事故一起,死亡6人,沒有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。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.0181,工礦商貿十萬從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.213,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為1.282,煤炭百萬噸死亡率為0.056。 
  
注:(1)本文所列生產總值、各產業增加值指標按當年價格計算,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。 
  
(2)本文所列數據部分為年快報數或初步統計數,正式數據請以《菏澤統計年鑒2018》為準。 
  
(3)規模以上工業指標數據統計口徑為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。 
  
(4)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數據統計口徑為計劃投資500萬元及以上的項目,不含農戶。  |